行走在真人秀和电影之间的贾玲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如果不出意外,巨大争议在未来还会伴随贾玲及其电影作品,甚至还会很久。

在过去十年里,贾玲应该是大陆娱乐圈最成功的综艺女艺人,这是个非常不容易的成就。在那个由不同类别粉丝日渐占据话语权的舆论场里,分裂和对立的尖锐程度也在加深,贾玲因为其「大胖丫头」的形象与行为,获得难能可贵的广泛喜爱。

贾玲身上所带来的亲切、实诚、真挚,足以帮她赢得观众的青睐。传统相声科班的专业出身,大量综艺现场培养出的分寸感、感受力与临场处理能力,在真人秀时期为贾玲带来了不少「高情商」的评价。

客观而言,多年综艺表演经验所积累的高人气和真诚态度,是贾玲电影能够获得票房成功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基于自己部分人生经历改编而成的《你好,李焕英》,可以视为贾玲自己多年内容工作的一个「衍生品」。

行走在真人秀和电影之间的贾玲

电影所讲述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既是导演本人内心最大的痛楚,也是中国流传了千年的朴素情感母题。这样的主题在春节档本身就足以引发较高的关注与共鸣,具备高传播度,也利于大众人群对于贾玲的喜爱进行移情和转化。

对于大多数电影导演来讲,第一部作品往往是倾注了自己当时全部情感与心力的「人生故事」,《你好,李焕英》就是贾玲写给母亲的一封真诚的情书。

在类型选择方面,贾玲的方式比较简单,在逝去亲人重返生活的「美梦成真」故事模型之上,叠加了「和年轻的妈妈做闺蜜」的设定。只要故事不出现巨大滑坡和失误,无论从主旨情绪还是主创人气,《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底盘注定不会太低。

从创作步骤上看,2016年《喜剧总动员》开始,同名小品已被打上「催泪喜剧」的标签而被观众所记住,贾玲的人生故事也得以更鲜明。在具备完整故事的前提下,该片的影视化开发制作周期持续了5年,过程不可谓不认真。最终在2021年春节档,这部电影将贾玲推到一个更为瞩目的舞台。

贾玲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票房成绩最高的女性电影导演,在目前的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三名。

实际上,回看贾玲之前的采访记录,电影导演在当时还没有成为她的明确职业目标。她曾表示过「不确定还会不会继续做导演」,也在电影告一段落之后,继续投入到综艺行业的工作之中。相比一个关乎自己职业前途的选择,《你好,李焕英》的创作起点,更多是贾玲对逝去的母亲所怀有的深情追忆和无限怀念。

相比之下,第二部作品将更能体现贾玲作为电影导演所寻找的创作逻辑和方向。正因如此,贾玲是否有能力讲好一个新的故事,是否能够掌握电影创作的规律和方式,是否还需要依靠自己多年真人秀工作所积累的形象和人设,都是一系列需要做出回答的问题。

换句话说,在第二部作品之中,贾玲如何处理真人秀与电影之间、角色客体和演员本体之间的距离关系,成为观察贾玲电影作品的关键维度。

贾玲做了一个聪明而踏实的选择,即用翻拍的方式推进自己的第二部电影。从角色设计到情节排布,《热辣滚烫》均取材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原片讲述了一位整日为了活着而活着的32岁中年啃老女一子的故事。她工作和情感遭遇全方位坍塌、对生活丧失热情,家庭处于贫困的边缘而不想做出任何努力。在暗恋上一位拳手之后,她第一次承认了自己的不甘心,在一次次挥拳训练之后,最终失败却唤醒了一个想要变好的自己。

踏实之处在于,原片故事具有鲜明的戏剧冲突和故事节奏,为贾玲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大框架。此类电影的焦点不在于主角的胜败,也从来都不在具体的比赛里。令人动容的,是角色所体现出的「觉醒」。他们需要面对并最终战胜的,也并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曾经抹布一般邋遢的、可以随手丢弃的麻木生活。

特别是在东亚所共有的相似的压迫感气氛里,这样的故事将关怀投向身无长物的失败者,描摹出大多数人群生活的庸碌与窘迫、内心的困顿与不甘,对于新一代电影消费者充满吸引力。

如果横向对比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近年来的文艺作品,可以明显感受到,新一代东亚电影创作者正在重新审视这样的命题,用电影不断追问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在国产电影的序列里进行纵向对比,对小人物生活的还原和关注,从80年代的国产电影创作革新时便已出现,一些第六代导演更是将其推至一定高度,在近年的国产电影作品之中仍能看到创新和尝试的余音。

显然,贾玲的创作归属也都不在此列。

原片在塑造人物群像过程中是现实主义的,内敛与克制,正视角色的内心,外部没有出现戏剧性的剧烈变化,变化只发生在一子自己的内心之中。主演安藤樱在日本以饰演社会底层挣扎和麻木颓丧的女性失败者群体而出名。重要的是,在《百元之恋》里可以看到,那个由小人物组成的日本社会陷入一种沟通无效、努力无效的困境之中。正是在这样的广义困境中,才能突出爱的珍贵和不可能,以及一子自我觉醒的可贵。

聪明之处在于,贾玲的改编方式是让角色人物整体变化更加直接和外化、戏剧性和渲染力更强,商业化元素更加明显,虽然在诸多细节中都在努力体现那种廉价而琐碎的底层生活,但无论是男友和闺蜜的背叛、暗恋对象的否认,还是远房亲戚的利用,这些外部压力和冲突都更接近于桥段的使用,而非对底色和环境的营造。

显著不同于原片「无力体现有力」的是,《热辣滚烫》中的群像戏数量更多也更鲜活,即使是某个不知名的角色,也都在属于自己的故事线索里竭尽所能用力生活,「有力累加用力」。

在客观上,《热辣滚烫》的商业片企图非常明显,更加符合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习惯,特别是春节档的观影需求。贾玲虽然在信息量与表达严肃程度上做了一定减法,但更温和且具有普适性。「笑中带泪」的处理方式,未让原片中的心酸与无奈有所削减,反而更加适合中国主流电影消费者。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中国国产电影几乎最为重要的票房回收时间窗,多适合高情绪浓度的电影类型,也是一年之中观影人数最多、消费者层次最丰富的档期。一部电影想要在春节档获得票房意义上的成功,就需要在有限观影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为观众提供自我投射。

在电影拍摄的2023年,贾玲暂避了所有的公开工作和综艺舞台,并且以一种类似于献祭的方式投身于自己的电影,她在短时间内减肥一百斤,通过这个惊人的举动将角色和自己进行了某种有意无意的强绑定。

这种自我投射和自我代入价值的提供还包括将「爱自己」这一大主题落在「讨好型人格」这一更明确具体也更浅显易懂的互联网人设上,而弱化了底层麻木所代表的的社会情绪。

如果对比舆论解读和成片效果,贾玲在电影之中对「瘦了100斤」与满身腱子肉的新形象进行了克制处理,几分钟的蒙太奇浓缩了一年实打实的健身历程。此处留白非常重要,但凡花多些笔墨用于渲染自己的蜕变之路,《热辣滚烫》便很容易变成一部充满自怨自艾、自我感动的《贾玲变形计》。这是电影和真人秀之间的楚河汉界。

真人秀的内容消费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人戏不分,真假难辨。社交媒体浸淫式地解读加剧了这种消费趋势,电影角色所经历的苦涩生活经历中,也被和贾玲曾经在节目中的恶搞桥段、采访之中的只言片语的所联系在一起,一种新的「真实」被制造而出。这些能让电影消费者易于相信,电影中的乐莹不是一个被创作而出的虚拟角色,她来源于贾玲自己的亲身的经历和委屈。

无论她是否主动利用,中国商业电影已经是一个本片和营销并重,台前和台后都需要敞开示人揽客的综合娱乐项目,贾玲由真人秀而来的形象和记忆,以及真人秀的贾玲与电影的乐莹之间的联系,都成为《热辣滚烫》占据2024年春节档票房第一名的有力支持。

在这个意义上,贾玲在戏里戏外都在不断向人证明,自己是最适合诠释《百元之恋》之类故事的中国演员。《你好,李焕英》由于脱胎于贾玲自身故事,角色与演员契合度极高,在《热辣滚烫》中,乐莹的角色边界与人格魅力,也并未脱离贾玲自身。被观众津津乐道的更多是贾玲,而非角色。

行走在真人秀和电影之间的贾玲

在走向拳台的长通道里,杜乐莹在镜中看到自己过去的样子,二人相视而笑,在围绕贾玲减肥话题的热闹舆论氛围下,这一幕里,自我改变的电影角色杜乐莹和追求转型的真人秀艺人贾玲重合,创造了一种微妙的告别舞台气氛。

由真人秀艺人转型为电影创作者具有极大的难度,贾玲以综艺出身却告别综艺、以「胖丫头」的形象讨喜却决定改头换面,这种推翻重来的转型,确实难以在短时间内斩断观众和消费者在两个内容品类之间的形象连带,也使得她不得不面对一条不同和艰辛的转型之路。

在最近的访谈中,贾玲透露正在筹备第三部电影作品,关于一位家中长姐如何从传销受害者转变成正义捍卫者的故事,这部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和情感关系也会更丰富。与此同时,她也明确将不会再回归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这意味着,在经历了两部电影工作之后,贾玲事业重心的摆锤,已经明确由综艺非常明显摆向电影。

面对自己的「真实」,让贾玲的电影拥有一种撞到人心的力量,也成了贾玲目前最能熟练掌控的创作方式。作家麦家曾给过贾玲寄语「你说那是苦难,但那就是生活真相,就是我英雄的土壤」。

中国商业电影导演之间的竞争,激烈到有些残酷,更是有自己的规则与江湖。即使是有过多年成功经验的老牌导演,若不能及时适应新的观影语境,也会迅速被淘汰。在中国电影票房大盘扩张速度减缓、导演们进入存量之争时,一个生猛新势力的加入,自然会触动某些一致对外的警戒。

身为综艺喜剧演员的贾玲,观众缘决定上限,只要能让观众开心就好,而当她决意踏入导演之间的竞争时,便需要面对观众对于「票价能否物超所值」的挑剔。此外,科班、出身、圈子……这些并非她优势的因素,也会在未来的路上对她构成一些影响。

特别是知识与技能结构方面的差异,在转型商业电影导演后,某些综艺技能将不再适用。伤疤总有撕完的一天,电影消费者最终期待看到的,是身为电影导演的贾玲有什么样的思考与冲动,而非一直出现的「不同侧面贾玲」。

自身与角色的切割,或许将会成为「导演贾玲」需要面对的难题。因此,在用《热辣滚烫》撕掉旧有印象标签后,如何「不破不立」,要用怎样的新身份在电影观众心中立足,也是需要考虑的。

如果以一个电影导演的能力标准评估贾玲,《热辣滚烫》流畅却无太多亮点,其中使用的拍摄技法相对基础,在审美、趣味上的塑造也不算独特。一定程度上,大段配乐和混剪的反复使用,实际是一种创作稚嫩的体现。

在这个春节档,贾玲已经被正式推到「女性电影扛把子」的位置,若《你好,李焕英》时期的贾玲,还会被认为是某种「昙花一现」,那么《热辣滚烫》则坐实了她的竞争力。我们还将继续关注这位创作者的未来之路,是贾玲继续进化不断改造国产商业电影类型,还是真人秀逻辑将改变电影消费方式,都将留在未来回答。

无论如何,中国电影有了贾玲导演,总好过没有这样的作品,丰富多彩才是中国电影最需要补的一课。

从综艺舞台上贾玲得到过快乐的人们也应该为她高兴。电影《热辣滚烫》让许许多多沉默在日常里的女性观众有机会意识到,自己要学会爱自己,也希望她不为迎合所谓的「人设期待」而让自己的电影动作发生变形。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