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到一条视频,是黄奕的闺女和黄奕说,想去韩国出道。
黄奕反问,韩国出道?不是每个职业都有一万小时定律,有很多人花了几万小时练习,但就是没成功啊。
闺女也反问亲妈:

暂且不说母女俩确实颜值有壁,只说一件事,那就是星二代这条路,确确实实是越来越难走的。
且不说何超莲、姚安娜这种另一个维度上的“星二代”,只讨论爸妈就是从事演艺行业的二代们,为啥观众的接受程度越来越低了呢?

爸妈双星,也得出口
前段时间,小沈阳和邪恶车厘子沈春阳的闺女沈佳润,在韩国出道了。

我凑热闹点进去看了一下,不至于像评论区里嘲讽的那么差,同时谈不上啥能力足以打破颜值偏见的小妹妹。
小妹妹是很坦诚地承认星二代带来的资源、高起点以及关注度的,她承认当星二代,注定会因为起步的时候过于顺利,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不公平的反感。

沈佳润这样想要圆出道梦,得跑到国外做首秀,然后再慢慢转移回国内的星二代,不止一个。
邵兵的儿子邵子恒,通过爱奇艺的国际版选秀节目出道,之前则是在当sm的练习生,也是标准的出口转内销。

邵兵对于儿子出道这个事儿,没有搞太大阵仗,除了选秀决赛发了一下vcr支持,多数时候是比较低调的。
纵览新一代进圈的星二代,基本都不再如往日那样大张旗鼓,而是采取了更温和、润物细无声的方法。
伊能静和庾澄庆的儿子恩利,一直是慢节奏的“娱乐圈边缘浮动”。
比如会给电影写歌,会上杂志,会上综艺…… 唯独不论自己是否是已出道状态。

钟丽缇的闺女们,经常在各种美貌话题里出现,也会合体拍封面,但也从来不以是否出道做回应。

这种相对来说无刺激的低敏入圈法,更加容易获得观众的接受。
这也是近几年来星二代圈子的集体转型之路——
像早期谢霆锋、杜淳、85生里的张若昀、95生里的郭麒麟、00生里的陈飞宇那样明牌继承父辈资源的星二代,越来越少;低调做人、上来就打“清醒”“通透”牌的多了起来。
不仅仅是行业在变、环境在变,更多是因为手握资源的这帮人意识到:
这一届的观众,真的不怎么惯着天龙人2.0青春版的。

什么样的星二代才能吸到粉?
大众对星二代的横空出世一直是比较有玩味态度的,大部分星二代,是吸不到粉的。
闯圈0关注的星二代不再一一提及,只说成功的几位,如关晓彤,出道一直伴随介绍她爷爷的滚动字幕。

但格格的闯圈之路,在恋情公布之前,长期都是有资源无人缘,恋情曝光时更被吐槽甜蜜暴击,不过在芦苇姐姐们帮忙洗广场的助力下,格格的口碑随着远离古偶和弱智现偶好转了。
格格真正意义上吸到粉,还是从《二十不惑》开始,而绝大部分小花,如果没有那么强的资源可用,早就在吐槽声中销声匿迹了。

她这条路,是不断摊薄试错成本。
相对来说郭麒麟倒是聪明很多,他从来没有一股脑网上砸资源,而是优先挑适合自己的。
小郭当然走不了颜值路线,所以他认领资源的方式是“观众老爷们爱啥,我就来伺候观众老爷们了”的态度。

不得不说,这小子还是很有心理学拿捏尺度的,他完全清楚观众来看他,一方面是蹭了爹的光,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还有个异母的弟弟,所以有些观众比较心疼他。
对于小郭身上的天然的“小秦氏文学”,大家更多是理解大于反感,哪怕他在除了喜剧之外,其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张若昀则是郭麒麟的加强版,是标准的强且惨(没有说昀不美的意思)。

客观来说,他是接手了来自爹(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张健)的资源,但张若昀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早在网剧还是一片滩涂地的时候,他就去演网剧,且当时的见解已经远远超出多数新人。

昀是最典型的靠能力说话,也有资格高调做人的二代,而当他的能力远超一代,那就不会有人议论他配不配是二代。
当然还有一些更低调的星二代,好比薄易烤杨玏、最近刚在白玉兰有提名的王骁,或者温太医的外甥女张佳宁这些人,基本都是走老实行事多多干活儿的路子。
星二代想成功,外貌倒不是第一要素。
要么非常有能力,能力很明显可以超越上一代,要么就得有不断引发观众情绪波动的话题,让自己别沉底,不然父母积累的安全垫再厚,结果也都一样。

讨厌星二代,只是仇富?
大众虽然没啥星二代滤镜,但也并不是那么天然地讨厌星二代。
爸妈那一辈,星二代反而是“质量保证”的代名词。《庆余年》里除了张、郭,其实还有别的演员也是星二代,比如演辛其物的傅迦老师,他爸爸是演过《到青山那边去》《山花》的老演员 傅祖成。

常年戏约不断,在《庆余年》有客串,最近在《朝雪录》里有友情出演的李彧老师,则是李保田的儿子。

小时候大家也都看过《名扬花鼓》里的初代狗啃刘海代言人,吸引了很多少女粉、和爸爸同台主持的曾宝仪。

观众对星二代由纯看热闹到下意识反感,不是因为前些年有某些星二代变法制咖,也不是星一代们不留余力地托举他们,而是现在人均上网,所以星二代那些没有X数的想法,观众根本躲不过。
前段时间,金龟子的闺女diss网友说她蹭金龟子的流量,人家闺女倒是真实在,直接回怼:
我妈努力一辈子那就是让我蹭的,您要是多努力,您孩子也能蹭你的。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大家承认你说得对,但只要说揭开窗户纸,观众就会被这种职业被固化的现实感给创飞。
如果要论星二代这个圈子到底有多么世袭制,那实际上老一代星二代更加叫做半壁江山。
披荆斩棘的国庆老叔的爸爸,就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被豆角搞得ptsd的丹丹姐,爸爸是文联书记;而做豆角的那位,他爸爸则是 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很多人听过半壁江山老师的《爸爸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爸爸是海军军乐团团长;军烨cp,捍东他爸爸是 海政歌舞团的歌队队长,蓝宇他妈妈是长春制片厂的工会领导。
观众有很烦他们吗?并没有。
不烦古早星二代,一是他们能力确实拿得出手,这些老叔老姐们,很多人的童年过得不滋润,作为演艺世家,很多老一辈是认为学艺就是苦练,棍棒底下出成绩。
像李雪健老师,确实是因为出生在军人家庭,后来才有一路走上空政话剧团,但人家爷爷是抗日英雄,被日本兵砍了头吊城门,爸爸还是个孩子就开始当情报员,所以造就了李老师从小就立志要多在艺术生涯里为人民服务的家教信念。

观众对星二代这个群体并没有什么很严重的“德不配位”概念,既然家里有的传承,那给孩子铺路,自然正常。
可观众很难忍受,吃香喝辣还要吧唧嘴。
新一代星二代的普遍问题,是不知道怎么合理利用这份祖上传下的好运气。因为“成名”这件事过于随机,如果这几年不抓紧时间变现,多数星二代根本不知道怎么利用爸妈的名气继续赚钱——
可能再过几年,公众对星一代的印象都淡了,而层出不穷的网红艺人越来越多,那些星二代就更不知道怎么守着那些名气变成真金白银。
公众并不是第一天才知道,有的人出生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至少不要让观众觉得自己是拉着他们去罗马的骡马?

E姐结语
低调行事,不单单是历届星二代积累下来的前车之鉴,而是肉眼可见,大家从往常如窦靖童这样的星二代,有可能享有“祖传粉”,渐渐迁移到哪怕是木村光希这种顶级星二代,都会被群嘲的大众心理。
之前的岁月,观众即便知道演员歌手是星二代,也没有应激,更多是在于觉得娱乐行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新兴的产业,不像其他行业,龙生龙凤生凤,打螺丝的工人的儿子还在打螺丝。

但随着星二代一层层出现,观众发现,好像和传统行业压根没啥区别,反而因为这马尼太好赚,更加固化了。
大家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不想看低能星二代、低情商星二代,甚至像陈奕迅的闺女陈康堤这种比较朴实的星二代,人们也没有那么耐受了——
不光要看你们起步有什么资源,还得看你们在怎样温馨的环境下长大、看你们读好学校、你们家里不会有因为经济问题产生的鸡零狗碎、没有毕业=失业的烦恼……
是仇富吗?当然不是,宗馥莉不比N个星二代有钱?
人们宁可看宗馥莉精神弑父,和后妈耀祖大战三百回合,即使出生在罗马,也要重生一次的故事,而不是星二代们的吐槽、诉苦、占了便宜还卖乖,和他们怎样顺风顺水的童年。
不是观众心眼坏,是真的共情不了,没有那么多人有这么顺利的人生。大家会羡慕李湘的女儿,但未必是王诗龄本人。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怎么看星二代出道进内娱?
来评论区说说吧~
暑期档避雷手册:我们替你看完了这7部电影
砸资源也捧不红,被嫌弃的TVB星二代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碧雕
值日生:菜籽/本可爱 美术: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