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果短剧和番茄小说背后的男人。”
作者丨裘梦
编辑丨董子博
饭局过半,终于有人抛出那个问题,“你觉得‘字节少壮派’有哪些硬指标?”
对方一边嘴里嚼着东西,一边漫不经心的回答:做过张一鸣助理、且职级比他还低一级、年纪需要比他再小五岁左右。
这番话,让人联想到字节内部的三位年轻得力干将——张楠(男)、韩尚佑、张超。
相比前面二位的知名度,张超的行事风格却与其他二人截然不同,他极少出现在媒体报道里,行事低调,锋芒尽收,即便他已是字节跳动内部举足轻重的人物。
谁是张超?清华学霸,如今红果短剧APP的掌门人,更是番茄系、红果系、头条系的总负责人。他旗下涵盖十余条核心业务,均直接向其汇报。

字节张超
尽管红果短剧声名鹊起,但张超却鲜为人知,这种极度的神秘感倒和曾经的张一鸣很像,本人很i,却做出了超级e的产品,知情人士吴泽芙对雷峰网表示。
外界认为,张超凭借红果短剧以及番茄小说在字节内部迅速崛起,升职到“5-1”,但也有字节老员工评价张超刚进入头条时“升职速度没那么快”。
谁真谁假?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让人更好奇为何张超会被归入“字节少壮派”?以及他作为新入局者,如何面对字节内部的权力变动,又如何与之斡旋终成上位者?
本文并非要回答“张超是谁”的问题,而是探究“张超在字节扮演何种角色”的终极答案。(文章中未能尽述的深度解读与独家视角,期待与您在微信Who123start深入探讨。)
01
张超“少壮派”的起点
追溯张超在字节的职业生涯,应该是从进入今日头条开始算起。
2016年张超从百度加入字节,负责APP的小说频道和创作者平台,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即为头条号引入优质创作者,壮大今日头条的内容生态建设。
那时陈林还是今日头条的一把手,也是张超的重要“引路人”。
陈林是字节的早期核心员工,不仅对今日头条的崛起功不可没,也早期帮助任利锋搭建了技术团队,为抖音从0到1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彼时,今日头条正值鼎盛,DAU在一年内翻倍至1.2亿。圈里人方理指出,当时头条对创作者的吸引力远逊于微信公众号和知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张超的工作成效,即便他后期参与了悟空问答的架构设计,也反响平平。
另一边,张超所在的今日头条,其商业化进程却在此期间步入正轨。
2017年,张利东开始接管字节商业化业务:他主张在信息流中插入推送广告,让头条的营收大涨到了百亿人民币的级别。
一位接近字节的人士余加丽表示,头条的商业化全靠张利东的铁血队伍,从传统媒体跳槽而来的他,对付客户自有一套,当时他先是成建制地挖人,广揽销售和代理商的贤才;之后,张利东又从某大厂拉来了不少客户资源,还顺便搭起 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不少系统,给字节的起飞挂上了高速档。
后来,这位被称为字节跳动 “财神爷”的张利东成为张超的直接汇报对象,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位关键上司。
就在今年,5月29日,抖音集团将原本抖音短剧、红果短剧相关的BD团队整合,统称为「短剧版权中心」,调整后,所有涉及抖音集团短剧的合作,均需由版权中心决策,而短剧版权中心则向红果短剧的实际负责人张超汇报。
这意味着张超从抖音文娱陈都烨的手上,分走了抖音内循环短剧的核心业务。
对比同一时期的韩尚佑,其职业发展轨迹似乎比张超更为顺畅。
韩尚佑于2016年进入字节,负责火山小视频业务。同年9月,他着手搭建抖音直播中台,并同时管理抖音直播与火山小视频。面对火山业务初期的亏损,他成功通过抖音直播将其扭亏为盈,成为公司第二个营收过千亿的产品,此举也为其赢得了核心战功。
甄林是字节红果的早期成员之一,他对雷峰网表示,张超是贡献流量增长的 “源头型” 人才,与韩尚佑(变现型)路径则不同。
而这一定位,从张超早期的履历中便可窥见端倪——他一直深耕于产品和运营相关工作。
甄林表示:张超其实是产品导向,擅长运用规则和产品策略思维,不喜欢扩张团队,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他后来在负责网文和短剧业务时,认为几百人的团队便足以高效完成。
与韩尚佑等人相比,张超在这一时期更多是在蛰伏蓄力。
等待时机到来的同时,今日头条这条业务线也接连易主,2019 年 9 月,朱文佳接替陈林出任今日头条 CEO,张超也在这样的格局变动之下,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期。
02
颠覆付费阅读:张超凭“免费小说”一战封神
“不得不说,张超精通商业运作,擅长打通从市场投放至最终变现的全链路。”一位接近字节的人士方理对雷峰网表示。
2019年,正值在线阅读app的爆发期,以阅文集团、掌阅科技是付费模式下的代表产品,拥有较高的市占率,但增长速度开始趋于平缓,同时免费阅读模式正在以新星之势崛起。
趣头条孵化的米读小说、七猫免费小说等产品开始受到市场关注,据接近字节的知情人士余加丽透露,这些产品仅在巨量引擎的日广告投放额便高达七八千万元。
张超得知后,迅速对米读、七猫等竞品进行调研,发现这些产品每天在抖音上的投放金额高达数百万,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机会,随即决定立项,而当时投放在免费小说上的广告素材,正是如今火爆的短剧的前身。
其实网文这条路进场容易,难在主导市场,前有阅文、掌阅,后有免费小说米读、七猫,字节作为互联网大公司,在入场晚一步的情况下,迎头赶上实在不易。
余加丽回忆当年字节跳动在内容领域的进攻打法,正是其“大力出奇迹”理念的体现:通过重金投资并购,整合头部的版权公司。
凭借对上游版权的强势掌控,以及巨量引擎对用户画像的精准分析,番茄小说得以在免费阅读市场迅速崛起,在获客成本和变现效率等方面均优于七猫等竞争对手。
一位字节内部人士武琴表示,番茄小说最厉害的是,后来逐步形成包含小说、听书、短剧、漫画和电商的完整闭环。

比如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可无缝切换至听书模式,观看小说改编的短剧或漫画。更重要的是,番茄小说在每章节底部设置广告,能有效引导用户进入电商购物环节,这一点在起点等平台并不具备。
为了让番茄小说的商业化链路更顺畅,张超需要在各部门之间周旋和沟通,致力于推动跨部门协作。
最终成功说服了当时由张利东负责的商业化团队,将巨量引擎掌握的广告投放数据分享给头条的运营团队。此举使得运营团队能够获取广告主的投放数据转化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用户增长和优化。
也难怪有与张超共事过的熟人称:情商高但不谄媚,很有个性但不出挑,“反正挺会做人的。”
2019年3月,番茄小说用“免费+广告”形式在付费市场中杀出重围,上线2个月,位居App Store图书类榜单第三名,仅一年多时间就以6162万的月活跃用户数,稳坐国内数字阅读行业头部。
按照故事的走向,张超本该凭借番茄小说论功行赏。但事实上,这份成就所获得的认可,略低于外界预期,知情人士透露,是因为免费小说的广告模式更多是对市场既有策略的借鉴,而非独创。
有一种说法是,背靠巨量引擎这棵大树,所有的字节产品都能跑起来,毕竟巨量对于互联网用户画像的准确程度,是其他软件不能比的,比如懂车帝、住小帮都是从巨量走出来的爆火产品。
而另一种讨论是,字节本身就习惯于先抢占时间窗口,通过收购成熟的技术团队实现“弯道超车”,此前路透社报道,字节跳动耗资40亿美元全资收购上海沐瞳科技,旨在补全其游戏研发和发行能力,无疑是“大力出奇迹”战略的最佳例证。
无论如何,番茄小说的成功,无疑是张超功劳簿上重要的一笔。即便番茄小说在2021年因内容审核问题被网信办等部门约谈,张超在这一特殊时期仍旧顶住压力,宣布平台停止内容更新与经营性活动三个月,以全面进行技术与制度升级,并引入字节跳动自研的“创作者质量机审平台(CQ)”提升AI审核的准确率。
03
红果爆了,张超成了
前不久和一位短剧圈人士攀谈时,他提到最近猎头在挖一个叫“林美娟”的产品经理,细查才发现,此人正是红果短剧的产品负责人,向莫少君汇报。
莫少君是张超麾下最有名的干将,也是番茄系的总负责人,他与张超共事至少六七年,曾参与北斗项目(后并入红果),并负责番茄、红果、头条等业务。
方理对雷峰网表示,另外一位负责红果版权的袁子超,算起来也是张超底下的“老人”,此前也负责番茄小说的合作版权事宜。
另外一个重要业务线,则是今日头条系,这是一个涵盖多方面职能的团队。其核心职能包括:策略分析和数据分析(这两项工作在头条和番茄系之间是共享的),用户产品、设计、内容,以及作者与内容生态的建设。
回溯红果的爆火,字节早就嗅到了短剧要火的味道。此前为了在抖音上推广番茄小说,增长团队需要制作大量的视频广告素材。他们将网文中的精华片段进行提炼,并改编成具有强烈戏剧冲突的短剧脚本,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由于横店的成本较高,他们还会联系在河南郑州、西安等小影视基地进行拍摄,以更经济的方式规模化生产短剧。
早年短剧市场,大多还是以买量为主:所谓的三分拍七分投,就是那一时期的真实写照。据公开资料,2023年第四季度,快手短剧日均付费用户规模同比增长超3倍,付费短剧行业的营销投放消耗同比增长超300%。
这种模式虽然带来了增长,但也导致观众为一部短剧需付出大几百元,高昂的成本使得许多用户开始抗拒。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凭借多年在小说行业的从业经验,张超敏锐地捕捉到机会,并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用免费模式做短剧。
当行业普遍采用付费模式,且有成功案例在前,张超的这一决定毫无疑问是逆势而行,他的这一决策也得到了下属莫少君的坚定支持。
2023年底,红果短剧APP上线,这是业内首个完全采取免费+广告模式的平台,付费小程序短剧时代进入了2.0时代。

免费模式让用户和商业化都找到了最优解:用户如果想看下一集,就需要观看一定广告来解锁,仅用一年时间,红果短剧就实现了MAU1.4亿的成绩,日活更是到达了4000万的级别。
余加丽告诉雷峰网,去年字节的明星产品有两个,第一是TikTok直播,第二就是红果短剧。
如今的红果短剧,月活用户已达2.1亿(2025年6月),稳坐行业断层第一的头把交椅。并在此次数据中首次超越了优酷视频(2.006亿),这也是短剧平台月活首次超越长视频平台。
今年三月份,有消息称,张超在内部推出了一个“盲盒”机制,旨在解决网文改编短剧的痛点。鉴于番茄小说普遍冗长,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字,需压缩成数万字的短剧剧本,效率与质量难以兼顾。
为此,红果向承制方(如横店、郑州、西安等地的制作公司)提供10个不标注等级(S/A/B/C)的剧本,要求其在24小时内盲选确认。
若承制方选中S级剧本,红果将预付30万元拍摄资金,以激励优质内容产出。该机制运行仅两月,成效斐然:爆款率从30%跃升至50%,部分S级短剧观看量突破10亿,分账票房已达千万级别。
雷峰网就此事求证多位短剧从业者。一位短剧运营方告诉雷峰网,这一现象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催生出新的优质承制方,让市场更有活力;另一方面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行业“内卷”加剧。
对于现在的字节跳动而言,红果短剧的成功,无疑是继抖音之后,有望成为下一个全民热议的爆款产品,当话题和热度已经具备,那么如何守住短剧流量池,并不断扩大阵营提升ARPU才是正经事。
数据显示,今年8月红果自制剧本总分账突破5000万,近50部作品月分账超20万。5月平台总分账规模突破5亿。这些数字背后,都是红果短剧所践行的分账机制和内容价值所带来的正向结果。
04
结语
探究至此,“张超是谁”的表象已然明朗。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字节跳动,张超究竟凭借何种特质,得以从众多精英中脱颖而出?
答案并非天赋异禀的瞬间闪光,而是源于被前同事们反复提及的特质——“熬”。
在字节跳动,这座以效率和增长为圭臬的商业帝国里,晋升速度和个人成长相挂钩,当“年轻有为却不得志”的叙事屡见不鲜,张超的成功显得尤为独特,也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成功者范式。
若将这份样本置于更广阔背景下审视,将其完全归因于个人能力过于理想化。不妨大胆承认张超在能力之外,还有身边的贵人相助和时代风口的双重加持,才能不断接近字节的权力中心,最终成为执掌一方的当局者。
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与特质,得以窥见一名清华学霸在字节扮演的角色,才能真正理解“字节少壮派”的真正分量。
(本文仅是张超“产品王国”的冰山一角,文章中未能尽述的精彩细节与圈内洞察,欢迎添加作者微信(ID:Who123start)进一步交流。作者长期深耕文娱、长视频等赛道,诚邀行业同仁交流碰撞。)
注:本文中出现的方理、余加丽、甄林、曲雪、武琴、吴泽芙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