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当演员和角色相处到一种绝佳的状态时,你会觉得她很有魅力,并且发自内心地喜欢她。”兰西雅说,“你希望帮助她,向观众展示她,不是演一个角色,而是让这个美好的灵魂被更多人发现。”

作者刘嘉懿

止戈

走进房间时,兰西雅刚刚接受完上一家媒体的采访,她挪了挪位置,用简单的舒展来缓解长时间端坐的疲惫。房间并不大,一张长长的沙发沿着墙面摆放,几乎贯通整个空间,她坐在正中间,衬得整个人更加瘦削。

在电影《震耳欲聋》中,她所饰演的张小蕊同样是一个单薄瘦小的女孩,周围的律师、企业老板与黑社会混混将她围绕,乌泱泱的人群里,她听不见任何声音。为了帮助哥哥辩护、降低刑罚,她奋力地打着手语,嘴里不时蹦出几个并不标准的音节。她像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却难以被人理解,过载的情绪转化为眼泪,无法抑制地夺眶而出。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电影《震耳欲聋》围绕着一场聋人反诈案展开,结合了团伙诈骗、持械伤人以及利益勾结等社会热门议题。故事里的张小蕊是一个有听觉障碍的未成年女孩,她作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串联起了哥哥受骗、寻找律师并最终为整个受害的聋人群体发声反抗的剧情。

当问到张小蕊身上最吸引她的地方是什么时,兰西雅绕开了一系列有关勇敢或坚韧的正能量词汇,轻轻地吐出了两个字:“纯真。”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站在她的角度,原先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苦。”在她看来,张小蕊生活的环境非常简单,父母去世后,她与哥哥一起生活在聋人大院里,日子虽然说不上富裕,但依然是纯粹和美好的。

在接到《震耳欲聋》的剧本后,兰西雅再次开始了手语的学习。与之前拍摄的电影《向阳花》不同,张小蕊是一个接受过教育、在生理上可以发声的聋人,这种既相似又存在细微差别的细节往往最难把控,为角色的演绎增加了难度。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和听人不一样,由于聋人群体对外交流受限,使得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封闭,手语自然也比口头语言更容易出现方言化的特征。在和手语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兰西雅常常要将之前学到的东西推翻,保留共同的描述,再覆盖一些新的表达。

除了手语的不同,这次的“说话”也成为一项特别的挑战。根据手语的语法逻辑,主干信息通常会被放在最前面,一些没那么关键的形容词或者修饰则会补充在句子末端。否定词语也是如此,兰西雅说着便真的开始打起了手语,她用英语的语法类比举了个例子,“倘若我说‘这个是不可以吃的’,同步的手语顺序却是‘这个是吃的,不是(否定词)’。”

这样“言行不一”的表达一度让她非常混乱,她像一个拥有两套语法系统的同声处理器,究竟是该保留手语原本的逻辑,还是该照顾银幕前观众的听感,这是她在角色筹备初期反复思考的问题。“所以在电影里,大家看见小蕊说话是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的状态,其实这样才是符合逻辑的。”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通过张小蕊,兰西雅拓宽了她对手语体系的理解,也进一步了解到聋人群体在交流时的真实状态,这种认知上的推翻与再重建,伴随着她的演员之路一同成长。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她来到了武汉,剧组将大部分的城市外景选在了这里进行拍摄。

对兰西雅而言,这个城市并不陌生,学生时代里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这里度过。一切都很熟悉,但又和印象中的不太一样,“一方面是这几年武汉在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我的视角也和之前不同了。”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作为外地求学的学生,她并没有太多契机深入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尤其是那些藏匿于城市肌理之中,在导航上并不显眼的老城街区。这次借着拍电影的机会,她走进了生活气息最浓郁的居民住宅区,听当地的人们谈天侃地,讲述一个个琐碎却真实生动的故事。

“每个角色都会有不一样的技能,手语、舞蹈、武术……甚至是认知、眼界和谈吐这些不太容易被察觉的能力,都是我可以学习的东西。”她的语气从严肃转而轻盈,“我觉得,这会是我作为演员最大的幸福来源。”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顺着张小蕊的脚步,穿过旧街小巷的砖瓦,绕过交错盘旋的天线,鲜活的市井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有人将电视搬到室外,有人把牌桌摆上天台,如果你只是短暂地经过这里,可能根本不会发现这是一处聋人聚居的小区。

不过再仔细一些,你就会发觉,电视里传出的对话太过喧哗,麻将落入牌桌的声音格外响亮,好像这里的人们一定要制造一些“噪音”,让你不得不注意。这样的景象牵起了兰西雅幼年时的记忆,在她生活的地方,也有那么几位聋人朋友,他们总是怀着强烈的表达欲望,或是拍打桌面,或是踏响地板,希望通过一些简单却有力的声音与他们的手语“协同表达”。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在成为演员并接触到聋人角色后,她发现手语的表达中存在着很多双手的碰撞,如果表达者情绪激动或是语速过快时,通常会引起不小的声响。她带着疑惑不断学习,同时与剧组里那些真正生活在当地的聋人们交流,慢慢地,她突然明白了那个童年里疑惑不解的答案,“他们在声音的感知上比听人要弱一些,所以才会在做手势的同时制造一些震动,这是他们表达情绪、丰富语言的方式。”

角色之外,这些工作上的体会被她带进了生活,她把不同的角色比喻成一段段旅程,“旅程结束后,我收获了什么,我的生活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即便戏已杀青,她已与角色告别,但她的身上似乎还有一些东西留存着,甚至影响着她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人们总说要多见世面,我觉得站到最高的塔尖,或者去到最低的谷底只是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走进人群,体验一下那些平凡的人,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透过角色的眼睛,她得以有机会看见世界的纵深与辽阔,在宽广无垠的地平线上,有无数种生活的姿态,每一处都值得被看见,每一声都值得被倾听。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而在张小蕊的身上,兰西雅看到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与面对世界的姿态。“每一次在接触新角色时,我首先得让自己真心地认可她,其次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她说,“只有这样,交出来的东西才会真实。”

说着,她谈起了电影中让她印象十分深刻的一场戏。在那个镜头里,张小蕊安静地坐在车中,她望向窗外,始终没有说话。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她似乎在回想这些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种事情,情绪不断地积压,而她只能安静地承受。“我当时感觉心里很不好受,这种委屈的情绪不是通过训练或技巧可以做到的。”

她很清楚,张小蕊只是一个学生,但她在面对庞大的黑恶势力时从未退缩,在面对巨额的金钱诱惑时也绝不妥协。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其实,当你和角色相处到一种绝佳的状态时,你会觉得她很有魅力,并且发自内心地喜欢她。”兰西雅说,“你希望帮助她,向观众展示她,不是演一个角色,而是让这个美好的灵魂被更多人发现。”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震耳欲聋》在国庆档热映的同时,兰西雅跨越了大半个地球,以演员的身份受邀参加巴黎时装周。时装、珠宝与无数灯光交错,她端坐在秀场前排,被相机定格在了这场华丽的鎏金盛宴中。

许多人对这张美丽且独特的“新面孔”产生了好奇,搜索后才发现,她早已在众多的知名作品中亮相,甚至在她个人的社交媒体下,仍有不少人喊着她的角色之名,同她进行互动。

从电视剧《追风者》《山花烂漫时》,到电影《向阳花》《震耳欲聋》,她所饰演的女孩都带着一种未被规训的野生感。她们素面朝天,或在命运的夹缝中挣扎求生,或为了理想冲破层层阻碍,展示着生命最根本的灵动与韧劲。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谈起这些角色,兰西雅说,自己在开拍之前并没有刻意地留心过,只是一部部作品呈现出来后,才被观众总结出了这样的共性。现在回想,她之所以能快速且精准地抓住人物的心理,和她从小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离自然很近,圈子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很近。”

那些潜藏于记忆深处的童年小城时光,在她自己都未能意识到的地方悄悄滋养着她,平日里没有工作的时候,兰西雅最常做的事是骑车,或者只是简单地出门走走,“我休息的时候就是什么都不干,保持放空的状态。”

这种刻意的“放空”,让兰西雅有机会触摸到生活中或细腻或粗糙的“颗粒”,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世界的深度观察与亲身体验中。她感受生活里的一切,却鲜少在网络上分享,她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习惯去分享日常的人,好像关于分享的欲望天生就比别人低一些。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很多时候,生活里出现一些美好的瞬间,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掏出手机记录,甚至她的手机并不一定会时时刻刻地拿在手上。她相信,一些当下的感受,一些瞬间的所见、所闻、所触,是任何数字载体都无法留存和复刻的。

她说,在不少工作场合中,她和团队会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图片与视频的拍摄上,这些被冠以“出发图”“宣传物料”的东西时常让她感到困惑,“活动的本身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吧,自媒体时代对大家的影响太大了,好像不拍照,这一天就白过了。”

兰西雅将自己的思考倾泻而出,忽而又像是意识到什么,开始反思起来,“好像我会对自己坚持的一些想法比较执拗,我现在也在慢慢理解、试着改变,希望能够真诚地对待喜欢我的观众。”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不过真诚也不代表要大量地输出吧?”她反问着,继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说得天花乱坠不一定就是真诚,迎合别人的期待也不一定是真诚,我觉得真诚的定义常常被人们曲解了。”

她一边说,一边问,“我是不是说得太抽象了,我觉得,你应该能懂我是什么意思吧?”这个问题从受访者抛向了访问者,在有限的采访时间里,被快速地用笑声略过了。

紧接着,她讲起了电影《震耳欲聋》的结尾。“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影视作品一定要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结果,什么东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或者什么人改头换面,从此一切都不一样了。”

兰西雅:接收万物的分贝

“但现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人们往往在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后,绕上很大一圈,最终也只是回归正常的生活而已。”无论是张小蕊,还是律师李淇,抑或是聋人大院里其他的街坊邻里,他们在走出骗局、赢回正义后,都再次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电影的结局没有高楼筑起,也没有歌舞升平,一切传统的、大快人心的英雄主义叙事都未曾出现。

银幕上,一个平淡又真诚的故事结束了。随着放映厅内的灯光亮起,那个兰西雅口中关于真诚的理解,好像也有了一个具象化的答案。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