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作者|momo

艳压二字已不局限于女明星之间,而是男主角渐渐在不同的电视剧里开始艳压女主角。当男明星们以比女演员更精致的妆容、更纤细的腰身与更白皙的面庞占据话题中心时,一场名为“嬷化”的审美风潮正悄然重塑着我们对男性气质的想象。

粉丝们主动将男明星置于被凝视与被宠爱的位置,乐此不疲地挖掘他们身上脆弱、易碎甚至去权威化的特质。如今,“嬷嬷”粉圈已自成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言、逻辑与审美观。这股风潮从成毅、罗云熙等年轻演员一路蔓延,甚至让王宝强、张译等实力派,乃至吴京这样的硬汉代表,都纷纷被卷入这场对传统男性气质的集体“重构”之中。

“嬷化”本身并非新鲜概念,其真正质变在于:演员与团队开始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迎合。他们精准洞察并参与了这场盛大的集体创作——从角色设定、妆造细节到社交互动,有意无意地投喂着粉丝期待的“娇嫩”与“易碎”感,完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自嬷”。

刚刚收官的《赴山海》,主演成毅正是这条赛道上的佼佼者。从《琉璃》中身陷情劫的禹司凤,到《莲花楼》中隐忍破碎的李莲花,“美强惨”与易碎感早已成为他鲜明的表演标识。而新剧中的萧秋水,更是将这份“娇嫩”美学贯彻到底:雌雄莫辨的发型、粉色纱衣与浅黄袍子的搭配,疑似裸色美甲的纤纤玉指……每一个细节都被粉丝精准捕捉,并解读为“他需要被宠爱”的强烈信号。至于他那每部戏必不缺席的白发吐血“标配”,此番自然也 buff 叠满,将“易碎感”直接拉满。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然而,成毅所代表的“嬷化”审美并非一蹴而就。若我们将视线拉长便会发现,内娱对男明星的偏好,早已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流变之路:从十几年前佟大为所代表的“经济适用男”,再到雷佳音、郭京飞出圈的“赛道”……每一次风向转变,都暗合着社会心态、女性话语权与公共情绪的微妙变迁。而如今,“嬷化”审美的登堂入室,正是这条演进之路上最新鲜、也最大胆的一次突破。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第一阶段:经济适用男,稳定价值的投射

回望2010年前后,内娱荧幕几乎被“经济适用男”所占据,最具代表性的面孔当属佟大为。从《奋斗》中的陆涛到《虎妈猫爸》中的罗素,佟大为塑造的角色大多是那些收入稳定、性格温和、尊重女性、顾家体贴的都市白领或公务员。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这类角色的共同点是:缺少惊天动地的浪漫,却拥有安稳的生活基础和踏实的情感。对于女性观众来说,这类形象既温暖又可靠,几乎成了理想伴侣的标准。

这种“经济适用男”的审美风潮,直到今天依旧未曾完全褪色。尤其是在2022年左右,像陈晓这样的人物再度成为这一类型的代表。作为公务员家庭出身,陈晓的背景本身就赋予了他一种自带“可靠感”的标签。他的爷爷曾是中医学校的校长,父亲是安徽卫生厅的领导,母亲和姑姑都是大学老师。陈晓的家庭背景和成长轨迹仿佛自带一层官方气息,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稳重可靠、穿着得体的公务员。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在那个时期,女性观众对这类男性形象的青睐,实际上深刻反映了社会心态的转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女性在择偶和情感关系中,开始普遍追求一种稳定而可预见的“确定性”。

经济适用男代表着低风险、高性价比的情感投资。他们能够提供稳固的经济基础、情感支持和温暖的家庭氛围,是应对现实生活压力和挑战的理想伴侣。正是这种对安稳婚姻生活的向往,使得这一类男性形象广受女性观众的喜爱。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第二阶段:赛道的喧嚣与女性情感代偿

窝囊废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曾经完美无缺的“经济适用男”形象开始显得有些悬浮和不真实。荧幕审美随之转向了以雷佳音、郭京飞为代表的“赛道”。

窝囊废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雷佳音在《我的前半生》中饰演的“前夫哥”陈俊生,优柔寡断、婚姻出轨,却因其怂怂的气质和后来的悔恨姿态,让观众恨不起来,反而心生怜悯。据不完全统计,雷佳音已经演绎过各种“窝囊”角色:窝囊的儿子、窝囊的丈夫、窝囊的父亲、窝囊的中年社畜、窝囊的老男孩,几乎涵盖了这一类型角色的所有身份。因此,网友戏称:“只要预算够,窝囊角色几乎闭眼选雷佳音。”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郭京飞在《都挺好》中饰演的苏明成,更是集“妈宝、啃老、冲动”于一身,他们塑造的不是英雄,而是身上带着各种毛病、在生活重压下显得疲惫、狼狈甚至有些“无能”的普通中年男性。

这类形象之所以能引发女性观众的广泛共情,是因为它彻底撕下了传统男性“顶梁柱”的沉重面具。女性不再仅仅欣赏一个提供庇护的强者,反而从这些“”的失意与窘迫中,看到了身边男性的真实影子,甚至看到了在压力下同样不堪一击的自己。这种审美转变,意味着女性开始接纳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并通过这种“审弱”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情感代偿和心理优势。

窝囊废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第三阶段:极致人夫感,男性“好嫁”风的巅峰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赛道”在近期进一步精细化,衍生出以白客为代表的“极致人夫”分支。凭借《年会不能停!》里的马杰一角,白客将“窝囊”升华为一种带有服务型人格的、极具情绪价值的“人夫感”,是一种再委屈都不会黑化的一种骨子里的善良,后面的作品《仁心俱乐部》他继续延续此路线,即观众喜欢的beta男的路线,他的性格底色中没有alpha的攻击性,也没有omega的诱惑性,是在窝囊中带有一定禁欲感的男性形象。

窝囊废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网友戏称这种风格为“好嫁风”——是一个男人最好的嫁妆。像电影中的马杰一样,他可能在职场上唯唯诺诺、背着沉重的KPI被老板骂的时候一声不吭地受气,但在家庭内部,他却是那个“不管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都会回来给你做饭”的情绪稳定的男人。

他将所有的隐忍和温柔都内化为了具体的行动:做饭、打扫、无条件提供情绪支持。女性观众追捧的,正是这种“对外无能,对内全能”的反差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个能将所有情绪和能量都向内倾注于家庭的伴侣,提供了一种极为稀缺的、极致的安全感。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第四阶段:嬷化风潮,凝视、宠溺与权力的让渡

近期,“嬷”文化已从粉丝的圈地自萌,演进为明星与团队主动设计、刻意强化的营销策略。当“被嬷”还停留在粉丝对男明星的被动解读时,“自嬷”则意味着艺人方精准捕捉到这一趋势,并通过人设定位、影视角色、妆造设计、社交互动全方位地塑造易碎、柔美、去攻击性的气质,以固化粉丝投射、拓宽吸粉路径。

影视剧比较有名的造型师易小雅所做的妆造就经常用繁复的造型配一些桃花妆,不止女性,男性也是,这种视觉策略恰恰与“自嬷”的美学取向高度契合。这一阶段的本质,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合谋,即明星交出部分男性气质的诠释权,以换取更强的共情与更高的流量黏性。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内娱电视剧的十月接连有两波古偶大战,七部古偶作品陆续上线。其中的部分男主演都是自嬷届的老熟人了,像是《入青云》里侯明昊扮演的纪伯宰因其美丽的外表饰演的浪荡公子形象再一次固化了自己的嬷嬷粉圈,这种偏破碎、阴柔的形象是在侯明昊参与过郭敬明的作品《大梦归离》后而慢慢形成的。在此之前《少年白马醉春风》《回到过去拥抱你》阶段侯明昊的戏路还是偏少年感的。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天地剑心》里的成毅剧照中清冷孤绝,战损妆与破碎感眼神直接呼应其经典的“美强惨”赛道,他的团队在宣传中也乐于突出其戏外“懵懂”“害羞”的反差,使演员本人与角色一样,成为需要被呵护的易碎品。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日定档的《水龙吟》里的罗云熙凭借一贯的古典精致五官,搭配华丽服饰与妆容,继续占据内娱自嬷男星的宝座。

在之前的《长月烬明》中,他饰演的澹台烬以其飞翘眼线、珠光眼影与全包眼妆成为热议焦点,被部分观众调侃为“彩妆螳螂”,却也精准吸引了大批热衷其阴柔美感的嬷嬷粉。不仅剧中放大其病娇美人的视觉特质,在戏外亦延续这一思路,出席活动时常以清透底妆、泪痣点缀和柔光拍摄强化其易碎感。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还有《一笑随歌》里的陈哲远也延续了其邪媚的阴柔美道路,依旧是惹人怜爱的战损、血迹、白衣三件套。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图片来源网络)

之前《郎君不如意》里甚至直接有男扮女装的剧情,粉色裙子、粉色耳环、还有粉色眼影齐聚一堂,嬷嬷粉狂喜。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除此之外,檀健次则通过精准的公众形象管理,将“自嬷”融入了红毯、综艺与角色选择的全链路。其热搜话题#檀健次红毯魅魔#阅读量高达344.5万,正源于他多次在公开场合以蕾丝衬衫、缎面领结、珍珠配饰等元素亮相,配合低眸浅笑、嘟嘴等微表情,营造出介于纯与欲之间的拉扯感。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并且自嬷的这个风潮也不仅仅只在内娱的电视剧赛道里出现,一些男子偶像组合经常会出现一些可爱、妩媚、漂亮的妆容和造型,即便像汪苏泷这样专注音乐的歌手,在演唱会上也采用了更具“媚嬷”倾向的妆容,主动呼应这一审美趋向。

男演员“自嬷”是进步还是扭曲?起底内娱男性审美的激进转向

从前面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四个阶段男演员形象的嬗变,其实暗含着行业的内卷逻辑。

当前三阶段的人设仍建立在女性观众的外部审视上,第四阶段的“嬷化”则意味着,为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突围,演员及其团队开始将自身性别气质作为核心资源进行精密策划与主动展演。这不仅是审美的流变,更是男演员在市场焦虑驱动下,通过主动迎合乃至商品化“女性气质”来开辟新赛道的商业策略。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