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智化进入飞机视频。截屏图
10月27日,歌手郑智化就深圳机场事件发文致歉,表示“连滚带爬的用词,是我登机过程不顺,一时气愤的遣词”,并且“希望不要因此对服务人员造成不好影响”。前一天,郑智化登机的监控片段已经在网上曝光,视频显示现场有工作人员协助,与他此前的描述并不完全相符。
这几天里,围绕郑智化在深圳登机一事,舆论风向出现“反转”:先是深圳机场,后是郑智化,先后遭遇猛烈的批评声。其实,正如郑智化本人在致歉中所说的,因事件引发的对少数群体利益的关注,确实比个案的意义更大。回过头来复盘,如果在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大家都能站到对方的处境想一想,一些误会和冲突,或许本来可以避免。
郑智化是一位歌手,现在的年轻人或许知道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但对他本人的人生经历,可能陌生了。他3岁时就患上小儿麻痹症并落下终身残疾,别的小朋友在外面嬉笑打闹,他只能趴在窗边静静地观察着过往的人群。这些挫折和困难并没有打倒郑智化,反而让他创作出了《水手》《星星点灯》等励志、温情的作品。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定仍然有脆弱和容易受伤的地方。
也因此,当他在机场登机遭遇不顺的时候会抱有怎样的心情,外界是不难想象的。从网络曝光的视频看,虽然有工作人员的协助,但郑智化拄起拐杖登机的全过程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便的。“连滚带爬”的用词虽然不符合事实,但升降车和客舱门之间的物理落差还是客观存在的。在很多身体健全的普通人看来,好像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对残疾人来说,这种挫折感带来的打击并不是小事。
所以,此事更大的意义仍在于社会应该如何对待各类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的不光是“协助”“同情”,也需要得到基本的尊重。而这种尊重,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我们都能站到他们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认识生活。从这一点来说,不光是郑智化,我们还是应该给弱势群体多一些理解、宽容、体谅。
当然,郑智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他此前的表态也已经给机场方面以及现场的服务人员造成了“不好影响”。从视频看,现场多位工作人员很耐心,也很贴心,不应该让他们遭受舆论的压力,更不应该让他们的工作受到影响。如果郑智化能站到搀扶他的工作人员的角度想一想,或许也就会意识到,激动归激动,作为公众人物,遣词造句还是要更严谨一些。
值得肯定的,还有深圳机场此前的回应——没有回避问题,在第一时间发布情况说明,并承诺优化整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这样的工作态度,相信可以得到广大用户和乘客的信任。
或许,拨开一时的情绪,我们还是应该让话题回归到那个“25厘米的物理落差”上。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到服务的优化,不妨看看还能做点什么,尽快填平这个可能给身体行动不便乘客带来麻烦的“鸿沟”。说到底,还是要主动站到对方的立场想一想,让“以人为本”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