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近期又有台剧爆了,《回魂计》集齐三位中女影后同框飙演技,女性复仇戏剧张力拉满;港剧这边即将播出的《新闻女王2》也是爆款预定,Man姐要带队杀回来展示新闻的极致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这几年港剧台剧都有好故事好题材好角色给到中年演员发挥,中女扛剧、当家已经构成当下港台剧的主要特色和主流风格。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港台已经很久没有大势小花冒头了?

来聊聊这些消失的港台小花。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港台曾经小花遍地

小花这个概念,在今日的内娱特指90后或00后女演员,但更确切的说法其实是那些初入行或者处于上升期的年轻女演员。

20年前的港台圈,曾经也是小花遍地,摇曳生姿的。

先说湾湾这边,自从2001年《流星花园》横空出世,台剧就从琼瑶领衔的言情时代进入到柴智屏、陈玉珊主导的偶像时代。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之后湾湾电视台和制作公司为了抢占市场、捧新人和赚钱,用工业流水线的方式批量制作同质化的偶像剧。

尽管如今看来很多剧集质量并不高,但因为角色和故事总能轻易戳中大批年轻人的爱情幻想,剧集几乎一部接一部地爆,台偶小花就是这时被批量生产出来的。

2000年还是兼职模特的林依晨,2002年就主演了《18岁的约定》正式出道;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2002年还是旅游节目主持的陈乔恩,2005年就凭借《王子变青蛙》打破台湾地区偶像剧收视纪录。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歌手、主持、模特、素人……制作人从各种渠道挖掘新鲜面孔,相比演技、经验、掌控力,他们更看重的是小花们的原生气质与角色的匹配程度,毕竟大部分偶像剧人物刻画并不复杂,能本色出演效果更佳。

至于香港这边,以师奶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港剧向来是不流行偶像剧的,连纯爱情题材剧集都很少(最有名的青春剧IP《四叶草》是在周末深夜时段播出的),但各类题材都不吝啬给新人上位的机会。

25岁的小花在台剧里还是爱做白日梦的傻白甜,在港剧里却可能是武侠江湖里的传奇女侠、大家闺秀,是职场剧里独当一面的专业人士。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1995年《壹号皇庭》,25岁的宣萱和24岁的陈慧珊

在港剧黄金期,TVB一年能自产20-25部电视剧,因此无论港姐出道还是艺训班毕业女新人,都很快能获得自己的人生角色。

佘诗曼港姐获得季军后,第一部剧就是《雪山飞狐》的女主苗若兰;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艺训班毕业的杨怡,也在跑了几年龙套后慢慢戏路铺开,《大唐双龙传》里的李秀宁,是很多TVB儿童心里的白月光。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遇到《冲上云霄》《溏心风暴》这样的大IP,更是提供了大量人物角色供小花们竞争上岗。

一部《家好月圆》就集齐了杨怡、陈法拉、徐子珊、钟嘉欣四小花,而且每个角色都有丰满的人物弧光和发挥空间,为日后升番扛剧夯实了观众基础。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只是像《家好月圆》这样,一口气能捧出四个小花的剧,已经很久没见到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消失的港台小花

港台小花并不是一夜之间消失的,这里面既有气候变化的作用,也有土壤改变的影响,更有花农灌溉不足的因素。细化到港台圈,又各有不同。

港圈这边,最直接的影响是人才选拔渠道失灵了。

香港小姐不再受大众关注,哪怕偶尔出来一位美貌与智慧并重的优质冠军,都会在选举之夜结束后被迅速遗忘。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香港小姐尚且如此,曾经撑起华人演艺圈半壁江山的艺训班更是零人在意。

近年TVB艺训班放宽年龄限制,面向香港、内地、马来西亚等地扩招,每年仍能吸引过千人报名,录取人数只有60左右。

尽管学员都做好了跑龙套的准备,但夸张的超时工作纪录以及遥不可及的主演机会,榨干了他们的热情和梦想。

早前一位艺训班演员黄一鸣,在社交平台宣布心灰意冷离巢,并且列出自己在TVB3年来的惊人纪录,包括多次1剧分饰10角,9组通告连续开工74小时……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黄一鸣名牌大学毕业,曾入职中联办,前途无量,为了追梦加入艺训班,结果却成了低薪劳工……最终连个“脸熟”都没混到,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

港剧并非不想给机会新人,而是近年TVB大幅减产,而现有题材又过于单一了,完全不足以供养新人。

2024年TVB播出26部剧集(包括非黄金时段),其中自制剧不到10部,合拍剧7部,外购剧则几乎占一半。

至于与内地平台的合拍剧,通常锁定在港圈最擅长的职场、豪门、警匪等安全区,且为了保证内地观众基本盘,演员通常会由老将扛剧。

高层宁愿提携脸熟的三四线的中花,也比直接让年轻小花扛剧安全。这也让一批在三四线徘徊多年的女演员比如高海宁、陈自瑶等中女有了上位机会。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港剧观众的迭代比港剧演员还要慢一些,因此这些从黄金时代港剧走过来的女演员,观众对他们是自带时代滤镜的,有天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同样地,这批观众对新人也有着天然的排斥。

这些年TVB不是没有尝试过让新人扛剧,几年前更是力捧蔡思贝、陈凯琳、陈滢等港姐,但这些新人都无可幸免地遭遇观众的“嫌弃”,被毒舌吐槽“一代不如一代”。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左起)陈嘉宝、陈滢、刘佩玥、蔡思贝、赖慰玲和吴嘉熙

事实上,观众的“喜旧厌新”几乎是惯性的,就像当年佘诗曼胡杏儿徐子珊陈法拉出道初期,也会被用来和上一代小花对比,认为她们颜值不足,演技欠奉,毒舌港媒更是添盐加醋地给他们的私生活加料,小花们港圈行走,时常如履薄冰。

只是上一代花基本都能靠题海战术和劳模般的付出,最终让演技和观众缘都收获质变效果,90花(严格来算是89花)刘佩玥、龚嘉欣也是靠这个方法一步步走向一线的,可惜战线太长,目前两位也已经来到中女阶段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幕后玩家》的小三和正宫,回头看两人的演技都有点尬

更多的港圈小花,则是等不到观众刮目相看这一天,便渐渐隐入尘烟。

如果说港剧还在瓶颈阶段,那么近期爆款频现,有复兴势头的台剧,为什么也看不见小花?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频道成立,本土有限的广告量被不断瓜分,直接影响了影视制作成片,导致节目质量不断下滑,而台偶剧也因为高度同质化成为快消品,在风靡一时之后失去江湖地位。

彼时内地影视剧发展迅猛,第一批从台偶跑出的小生小花纷纷转移阵地到内地发展,于是台湾影视产业出现既缺资金,又缺人才的局面,产业链开始出现链条式垮塌。

只是在流行校园、都市甜宠、古偶题材的内地市场,台湾艺人的身份并没什么红利,加上一茬茬的年轻小花接连上新,年龄渐长的台偶女演员并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于是卷不过也熬不住的中女艺人开始回归宝岛,一批拥有了资本和名气的演员和成熟从业者成为新一代台剧制作人,他们更愿意投钱拍摄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完成自己的艺术理想,而不是为了赚钱迎合所谓的年轻人市场,无形之中剧集质量变高,终于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生态。

刚好Netflix、HBO、Disney+等国际平台进入台湾,这些平台偏爱的是先锋实验、暗黑罪案、人性复杂的灰度题材,而阅历丰富、演技纯熟的中女演员对这样的题材掌控性更强,对于观众,更是愿意看到曾经的“傻白甜”女主的成长。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所以说,新人是有的,不过市场不再流水线生产,题材注定新人不会大放异彩,那就比较跑出来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对线,能不能好好接住前辈的戏,还有待审判。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TVB在“老少恋”方面是专业的,老生和小花的感情互动总是克制、温吞、深情的,所以观众总能理解、尊重、接受,只是嗑不起来罢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港剧里“老少恋”这个话题也很有意思,改天聊

星妤,剧里角色是一个通过整容和名媛培训班改造后嫁入豪门的草根女孩……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目前台湾省真正能称得上“大势小花”的是王净。

《周处除三害》里被香港仔控制的少女,《诡才之道》里的新人女鬼,《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里的女警察……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台湾片和台剧一样,这几年尤其钟爱那些长相乖巧、干净的脸庞,然后让她们挑起那些复杂的、暗黑的角色,利用人物的高度反差去增加故事的冲击力,大势新人王净、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E姐结语:

港台也是希望捧出优势小花的,只是过往通过剧集捧红新演员的模式,在当下“结构性坍塌”的港台影视行业,已经很难实现了。

“港台无小花”的局面将会维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但即使是无人在意的角落,还是有很多有梦想,有天赋的新人小花,在默默努力,做好演员本分,期待有朝一日得到自己的“人生角色”的。

花期有早晚,盛放终有时,希望她们不会等得太久,能更早一些被看见。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还留意到哪位港台小花?

来评论区说说吧~

增重三十斤拿下影帝,男演员多一位“橡皮人”,他几斤几两?

“中女友好”的TVB,让佘诗曼示范了什么是拿奖的极致

港台影视圈已经没有“小花”了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爱中女也爱小花的菜籽

值日生:本可爱\菜籽 美术:阿怪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