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为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没想到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这说的不是台湾某个议员,而是歌手郑智化。
歌手郑智化大“战”深圳机场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
郑智化是谁?
当年凭借一首《水手》成为大陆最红的台湾歌手。
尤其是虽双腿残疾,但在舞台上拄拐唱着:“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的励志精神,成为一代70、80后的深刻记忆。
然而没想到,人到晚年,也“塌房”了。
事情要从几天前他发的一篇檄文说起。

在微博上,郑智化称自己在深圳机场遭遇了非人道对待。
起因是登机时升降车和机门有着25公分的高度差,自己坐着轮椅根本推不进去。
不仅进不去,工作人员竟也毫不作为。
司机不仅漠视了提高升降车的要求,还全程冷漠地看着他。
郑智化感觉自己受到了奇耻大辱,贴文中更是连用了两个“没人性”来控诉深航的无能,看起来确实极为愤怒。
网友们也纷纷为他鸣不平。
同为残疾人的歌手和脱口秀演员黑灯,也声援他的遭遇,一时之间深圳机场冲上了热搜。
在评价这件事之前,我们先想想“连滚带爬”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什么样子?
要么就是手脚并用从升降梯上慢慢爬进舱门,要么就是一个人拄着拐踉踉跄跄地拖着残废的双腿进去。
光是想想都觉得伤自尊,郑智化的愤怒完全可以理解。
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哪怕机场的服务设施再不完善,让一个残疾人如此不体面的上飞机,都不像是正常航司的做法。
更何况还是在深圳这种人文服务都做得比较好的一线城市。
果然,反转来了。
深圳航空迅速滑跪道歉后,网上又流传出了当天的监控录像。

网友们惊呼:这跟郑智化说的完全两模两样啊!
监控里看,郑智化在登机前确实遇到了轮椅上不了飞机的情况。
但他身后的两个工作人员和机舱内的空姐一直在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
最后发现实在没有办法把轮椅搬上飞机后,工作人员才让郑智化拄着拐“走”进去。
说是“走”,但实际上郑智化只是做了起身的动作,连腰都没有弯。
全程是工作人员低头在辅助着他的腿移动。
不难看出,郑智化的微博有着极大的夸张成分。
说是连滚带爬,实际是被空乘搀扶进去的。
说是机场没人性,但对方反而在积极解决问题。
这下网友们就不干了,闹了半天,这是借着自己残疾人的身份想要“特殊照顾”啊,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受了多大的屈辱似的。
可实际上呢?五个工作人员帮助他上飞机,事后航空公司也诚恳道歉。
虽然郑智化也立马回应了,并表示自己用连滚带爬这个字眼不对,但仍无法平息网友的非议。
诚然,残障人士在这个社会上应该受到格外的关心和照顾,但你不能夸大事实,更不能危言耸听,利用大家的善良去道德绑架。
有一说一,郑智化确实这点欠妥,让大家失望了。


郑智化道歉之后,舆论也立马跟着反转。
有人阴谋论郑智化是想要抹黑大陆;
有人觉得他利用了大家的善良;


郑智化的微博下面更是一片骂声,甚至要求封杀他。


新一轮对郑智化的网暴,又开始了。
其实我觉得喊打喊杀,甚至是发展成对一个人的封杀或者网暴,没有必要。
我们人在极端愤怒的时候,确实是很容易去“夸大”自己惨痛遭遇,“连滚带爬”是最近很火的一首歌里面的,里面的议员也不是真的连滚带爬,所以郑智化拿来引用了。
目前,他已经道歉,也已经有大量网友对他进行攻击,我觉得再发动新一轮对他的网暴,就没有必要,应该适可而止了。
其实郑智化一直是一个抨击台湾当局、对内地友好的歌手,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把他推到对立面。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说要网暴谁,而是希望大家不要模糊了整个事件的重点。
其实网友的愤怒和郑智化的愤怒,不在一个点上。
网友很难理解郑智化的愤怒,他们可能会觉得,工作人员全程服务他进去还有什么不便利的?
可试想一下,你本来可以自己推着轮椅,不麻烦任何工作人员,轻轻松松地登机,现在却要被人架着才能进去,让好几个工作人员围在自己身边,又怎么会开心呢?
如果当时登机的航班是廊桥或者没有那个25厘米的差距,他就可以靠自己完成一切。
一个高赞评论说得很好:
郑智化是希望:我不用惊动任何人,一个人操纵轮椅就把事情办了。结果不行,他只能被别人提溜起来。
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本可以靠我自己,却被迫依赖他人”的屈辱感。
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是:残疾人本该寸步难行,但是他竟然能依靠着他人的“服侍”办成挺多事情,难道不该感激吗?
而一些残疾人的认知是:这个社会本应有我的容身之地,本应为我提供方便,而且这种方便应该是固定存在的硬件设施,以便我能独立自主,而不是整出一大群人围着我,让我看起来很像某种拖累。
我们扪心自问一下,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在生活中都会有生怕麻烦别人的心理,难道残疾人就没有吗?
谁都有自尊心,不愿意因为一点小事就给别人带去负担。
明明可以通过公共设施的健全,靠自己独立出行。
现在却要被四五个人围着,充满“屈辱感”地去登机,这才是郑智化情绪这么激烈的原因。
在后续的文章中,他自己也提到,这次之所以这么生气,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次的遭遇,也是因为在内地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比如一次过安检,安检人员拒绝他穿着的金属鞋子登机。
尽管他再三解释,鞋上有支架是辅助自己行走的,可对方依旧不肯放行。
一双鞋子检查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甚至还叫来了一大群人,围着他讨论到底能不能上飞机,让他差点错过航班。
还有一次,安检要求他把拐杖托运。
他表示没有拐杖,自己在飞机上都无法起身上厕所。
就像他说的,残疾人也是人,也有出行权,而不是像个罪犯一样,走到哪里都要被“特殊对待”、被审视。
或许正常人看来,残疾人出行不便得到别人的服务,你不感恩戴德就算了,还这么不识好歹。
可对于一些残疾人来说,他们同样拥有出行的权利,社会应该为他们去提供方便而不是只能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出门。
他们需要的不是被照顾的“特权”,而是和正常人一样独立出行的“权利”。
所以,讨论郑智化是走着还是爬着上飞机的,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我们更应该看见的,是成千上万个和他一样处境的人,是不是有同样的遭遇,能否更便捷的出行。
就像这次,就是因为郑智化对深圳机场的开炮,已经开始在倒推社会改变了。
深圳机场在自己的回应里就写到,将开始试用安放一些帮助轮椅上坡的设备,这说明其实是有办法的,这次事件也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升降车和机舱的高度差对残疾人很不友好。
我们的家人或者将来我们的自己,也有可能会用到轮椅,郑智化的这一次努力,何尝不是惠及我们每一个人呢?

现在很多残障人士面临的隐痛,其实主流是看不到了。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 6.34%,这相当于每 16 人中就有 1 位残障人士。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残疾人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便。
比如不是被电动车占用,就是被小摊贩挡住的“全障碍”盲道;

坡度大到连普通人爬上去都费劲的轮椅通道;

有一位博主曾拍摄过一天特殊的出行。
自己坐上轮椅的时候,她才发现平时的三级台阶,要在无障碍坡道上手摇轮椅十多圈;
本来一步就能迈过去的小坑洼,现在就要被狠狠地“颠”一下;
以前也没注意,原来经常有自行车、施工设施挡住无障碍通道;
最后,她不得不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还要时不时注意后方的自行车。
一天下来,尽管遇到了无数的好心人,她还是心力交瘁。
各种不便利就算了,更恐怖是这些出行上的小问题还有可能随时要了他们的命。
著名的残障公益人文军就遭遇了这样的悲剧。
一次,他外出考察无障碍路线,晚上回酒店的路上经过无障碍通道时,发现通道被私家车占用。
无奈之下,他只能摇着轮椅重新找路。
最后不慎掉入了停车场的坑里,不治身亡。
为什么很少在公众场合看到残疾人?
不是因为生活中的残疾人太少,而是因为我们无法给他们提供出行上的便利,所以他们情愿不出门。
其实他们和你我一样,有被这个社会接纳、参与这片国土生活的权利,而不是只能处在一个被施舍者,被帮助者的位置上,等待别人的同情。
我们建了无数无障碍设施,却还有一大批人不明白:它们本该是生活的常态,而非特权的装饰。
与其争论“连滚带爬”是否夸张,不如问问:
下一个郑智化出现时,能否不用“痛骂”就解决问题?
当我们谈论“关爱残疾人”时,是真的在行动,还是只感动于热搜?
真正的社会文明,不是高楼大厦的堆砌,而是对弱势群体的良心。
PS.碎片化时代,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继续创作的动力!
识别二维码 ★ 关注桌子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小字即可):
本文编辑:鱼鱼鱼,排版:造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可在这里相逢。我是桌子,谢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