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很小,问题很大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事件很小,问题很大

10月25日,台湾著名歌手郑智化在微博发帖,以“连滚带爬”批评深圳机场工作人员对残疾人的态度“没人性”,升降车与机门有25公分落差,并批评升降车司机不顾他的安全,“冷眼”旁观,引起很大关注。被称为“郑智化登机事件”。

事件很小,问题很大

一开始网络上普遍支持郑智化,直到郑智化10月26日接连发出第二、第三条微博,网络舆论开始出现偏斜,出现了对郑智化的质疑。第二份工微博,表示接受深圳机场道歉,但继续批评升降车司机等数名工作人员,形容为“恶劣行径”;第三条微博对大陆包括南京、新疆、上海等多个机场严格安检提出批评,认为在全球其他一百多个机场没有受过如此刁难。

事件很小,问题很大

随着深圳机场公开现场监控视频,舆论出现近乎一边倒的翻转。10月27日郑智化发出第四条微博,对自己一时气愤用词不当表示歉意,感谢现场服务人员。

这件事很简单,但因为郑智化这三个字,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小镇觉得应该好好谈谈,由这件很简单的事情,可以品读出四个领域的问题,包括为何激发矛盾、大陆与台湾舆论环境差异、个人如何正确维权、残疾人关爱等四件事。

1.为何激发矛盾

有一些声音因为郑智化10月25日发帖,就质疑郑智化看不起大陆人、想要表达某种政治诉求等等,这就过头了。

郑智化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以写歌唱歌出名,结果2007年后就把重心从音乐转到了绘画、书法甚至网络评论上,2016年还在爱奇艺做了一个名为“智在说”的网络脱口秀,本人也确实有些艺术家的自信,容易给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印象。

但郑智化非常爱国,也从不吝啬表达爱国热情,坚决反对“台独”等一切分裂势力。这从作品上就能看出来,《中国的孩子》就是由郑智化作词,歌中唱到“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远不会改变”“中国的孩子一步一步,勇敢地走向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了写这首歌,他用了整整20年,就是希望创作一个比《龙的传人》更朗朗上口、更符合当代中国精神、更能代表现代中国人力量的作品。

而郑智化1993年发行的老歌《大国民》就更直接了,歌中唱到“1997要解放香港,日不落帝国向中国投降;有人搞‘台独’,没人来帮忙;放眼看大陆,遍地是台商”“伟大的祖国挥挥手,中国中国一定强”。

歌词就说清楚了。

深圳机场这件事,是一件多方因素构成的误会。

先说机场基本处置。深圳机场在中国服务水平靠前,但客观地说,国内对残疾人的服务保障还远远不够,属于硬件够了,但服务还需要继续提升。

在残疾人登机方面,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规定,对需要轮椅的划定了两个类别,既“WCHS”和“WCHC”,区别在于前者能够自行前往或离开机舱座位,后者则完全无法自主移动。

在具体服务的时候,深圳机场也有三种轮椅,分别是提供给能够自行上下机,只是需要协助在停机坪和飞机之间移动的“机下轮椅”;不能自行上下飞机,但可以在机舱内自行走到位置的“登机轮椅”;以及服务于完全无法行动的“机舱轮椅”;而对于不能自行上下飞机的,如果飞机没有停靠在廊桥,那么会配备升降车。

郑智化就属于无法自行上下飞机大可以在机舱内自行移动的,从深圳机场公布的视频来看,郑智化坐的是无法进入机舱内的“登机轮椅”,于是机场提供了升降车,直接抬升到机舱大门,就不用走舷梯了,并按规定安排郑智化第一个登机。

事件很小,问题很大

但问题在于,按照机场服务规范,为了防止升降车平台碰到客机,要求升降车平台与机舱大门保持20到25公分的高度差,于是就有了郑智化说的“升降车司机冷眼旁观”“连滚带爬进飞机”。

如果郑智化选择了“机舱轮椅”,那么就可以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在升降车平台从登机轮椅转到机舱轮椅上,然后加一个斜坡板,就可以被工作人员推进机舱。但不知道为什么没选,是因为这趟航班没有提供“机舱轮椅”服务吗?有知情的还请告知下。

在这种情况下,升降车司机肯定不能擅自抬高平台、拉平高度差,其他工作人员也只能扶着郑智化登机。客观地说服务是到位的,但人的主观感受不同,从郑智化从艺术家的角度,可能觉得这会提醒他是一名需要人照顾的残疾人,体验并不好,于是一时气愤就说了很严重的话,并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批评。

事情本来很简单,但小事上网,那就不可控了。

小镇觉得,这就不对了。

虽然看起来这是残疾人与机场服务人员之间的矛盾,残疾人是弱势的,但郑智化是谁啊,这可是具备巨大影响力的明星,他在网上的一条微博批评,很可能导致这几名并没有过错的工作人员面临被处分甚至丢工作的危险。

显然郑智化才是强者,他因为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好,就在网络上以“不顾我的安全”“冷眼”“没人性”“恶劣行径”等进行人身攻击,实在太过了,严肃点说,这是特权的滥用。

但小镇相信能够写出《大国民》《中国的孩子》的郑智化是好人,这种对工作人员的、夸大其词的抨击,很可能是无意的,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那就到了第二部分。

2、大陆与中国台湾舆论环境差异

小镇在《》一文提到,现在的台湾“LGBT+泛滥之余,还遗留了太多殖民、封建糟粕”,这里的“LGBT+泛滥”准确地说是身份政治泛滥,也就是少数群体过度关注自身感受、极为敏感,造成社会人群的割裂和对立。比如郑智化之所以如此气愤,就是他觉得作为残疾人遭到了歧视。

但在大陆心态中,残疾人理应获得额外照顾,但也讲究一个度,并不会认为被工作人员扶着进机舱就是对残疾人的歧视。而且相比受欧美西方身份政治影响很深的中国台湾地区,绝大多数大陆民众并不接受以身份把社会竖着切开,还是习惯以阶层为核心的横向切分,这也是随着郑智化发出第二、第三条微博,并且在深圳机场公布监控录像后,社会舆论发生骤然反转的原因。

因为这时候,已经不是残疾人与健全人的矛盾,而是拥有更高社会地位和能量的公众人物与普通打工人之间的矛盾。

郑智化之所以一件小事就上纲上线,把工作人员搀扶形容成“连滚带爬”,把登记时的一些狼狈形容为“没人性”,觉得自己的尊严丧失了,这是中国台湾地区又一大严重问题:现在的台湾地区已经没法好好说话了。

在身份政治割裂下,公共场合说话特别夸张,添油加醋、一惊一乍、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家如果看过台湾的一些评论类节目,就会觉得太吵闹了,根本不能平静下来好好说话。这也跟台湾人民日常说话的轻声细语、不能骂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台湾地区所谓的“议会”质询,那更是吵翻天,什么花活都出来了。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改编王世坚质询片段的神曲《没出息》就是代表,歌曲中唱到“本来应该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郑智化已经习惯了中国台湾地区这种用力过猛的说话方式,在微博发声的时候自然就夸大其词。

但这就又触碰到大陆近些年网络舆论的一个禁区,那就是极度反感小作文,对于不实表述,尤其不是表述损害到普通人切身利益,更是极为愤慨。

这还仅仅是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在网络舆论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别,而中国台湾地区遗留了太多殖民、封建、资本糟粕没有清理,现在还被“LGBT+”等西方身份政治搞得更加复杂,这就对统一后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统一易如反掌,关键是这些糟粕怎么办?肯定不能留下,但改变人的思想和习惯,谈何容易?

关于台湾未来的治理,非常复杂就不展开了。

从有利于统一后治理的角度,和平统一是最优先的路径,但和平统一并不代表完全不动武、不打仗。

毕竟北平和平解放之前,是仅用时一天多攻克天津;西藏和平解放之前,是昌都战役的大胜,在2021年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上,第二章节“实现和平解放”,第一点就是“昌都战役的胜利,为西藏和平解放创造条件”。

事件很小,问题很大

接下来说说个人维权。

3、个人如何正确维权

郑智化如果注意方式方法,在肯定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的同时,以残疾人乘客的角度,对深圳机场相关服务提出建议,相信绝不会出现舆论的反转,深圳机场也不至于把监控视频发出来。

就算气愤之下控制不住,但只要不去攻击提供服务的几位工作人员,而是火力全开批评深圳机场和航空公司,更进一步表达对几位工作人员辛苦服务的感激,批评之所以工作人员辛苦、残疾旅客狼狈,是机场、航司工作考虑不到位。相信网络上仍然会支持郑智化,顶多有人说郑智化应该客气一点,骂得太狠了。

错就错在攻击的对象错了。

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没做到两件事:一是实事求是,二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普通工作者才是一个社会的绝对主体,郑智化以夸大其词的语言,直接攻击了占据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工作者,这就站在了多数力量的对立面,把敌人搞得多多的。

小镇想起前天一位读者的咨询,他一位亲属申请被纳入防返贫名单,自我评估认为符合规定,但被镇上拒绝了,于是向纪律检查部门投诉,但得到的反馈并不好,问小镇该怎么办?

小镇从文字中就感觉到,描述有些过于夸大了,主观情绪太多。在维权上要特别注意警惕弱者心态,那就是觉得自己被欺负了,然后特别愤慨地说了一些很激动的话。

但要注意,在诉讼、举报、投诉等一切维权途径,自己提交的材料一定要自我克制,确保所有内容是客观、真实的,如果里面存在主观的批评质疑,比如质疑经手人主观刁难,那么证据呢?只要出现这种不实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否定掉。

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话、所有的理由都说了,没有把握的不要去添油加醋,宁少勿多。

就如这位读者,他自己也说了并不是完全符合标准,这种情况下,审批人员不批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如果这样就认为人家刻意针对,然后举报投诉,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就从寻求帮助,变成了对抗,就把敌人搞多了。

像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弱化对抗。比如重新整理一份材料,说清楚自己并不完全符合规定的客观情况,但也从帮扶的本质出发,证明自己完全符合防返贫的标准,只是乡镇具体经办人员因为自身权限不足,无法破例,然后找到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能不能给以特批,如果上级主管部门也没同意,那继续通过12345市场热线或者其他途径继续寻求帮助。

注意是寻求帮助而不是投诉举报,毕竟追责、查办不是目的,解决自身遇到的难题才是目的,不能在办理过程中本末倒置。

如果上述还是走不通,这时候也可以考虑重新走举报投诉,比如强调不作为等,而不是一开始就把矛盾升级。

关于如何更好地维权,今天先借着郑智化这件事,简单说这一点。

4、残疾人关爱需要加强

客观地说,中国社会对残疾人确实很关注,也有残联这样的专门部门,但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帮扶远远不够,尤其是不够细。

比如郑智化这次很不满的登机问题。2023年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但实践差得很远,机场工作人员也严重缺乏帮助残疾人转移轮椅的专业培训。从深圳机场公布的监控视频来看,现场五位工作人员明显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帮助郑智化更方便、更舒适地登机,现场工作人员是直接把郑智化的腿一条条抬上去的。

事件很小,问题很大

这还是服务很不错的深圳机场,现在很多机场工作人员连残疾人需要的辅助器械和轮椅种类都分不清。

这跟整个消费领域是类似的。中国商品消费确实很强了,但是服务供给远远不足,是服务消费难以提升的关键卡点。

中国有庞大的残疾人群体,现实中却看不到多少残疾人,这也跟社会中无障碍等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足有关,残疾人很难出门。

在这方面,只靠残联是不够的,毕竟这个部门能力有限,需要更强力的部门参与,动员整个社会。

就如郑智化登机时间之后,深圳机场表示将增加保障人员,试点启用前期已研发测试的有一定坡度的登机连接装置。

还有没有其他可以现在就做起来的?不要等遇到问题,才处理,把事情尽可能做到前头。

其他文章推荐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