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朱公子
牙膏要一点一点地挤,瓜要一层一层地扒。
这回,被王导、秦W几个人的嘴上车轮剐蹭到的,是陈K、周X。
11月8号,古二又放出一段录音。
录音里,王导说,“你们(指秦W、许SY),每一个,开一个夏令营,搜集剧本。”
许SY说,“陈K、周X,就是他们这样……他们在外面骗剧本……”。

至于陈K、周X有没有在外面骗别人的剧本,录音里的嘴瓢当然不是有效证据,所以暂时还无法作出明确的结论。
但从录音内容来看,这种免费借别人剧本的事,在娱乐圈应该不是个例,显然不是一个两个人在干。
如果之前没有人做过这类事情,王导不可能忽然脑洞大开,蹦出“开夏令营来搜集剧本”这样的创意,许SY也不可能轻描淡写的接腔,将聊天话题嫁接到陈K、周X身上,连个弯子都不拐。
说不定,娱乐圈有个惯常“骗剧本”——或者说的好听点是“借据本”——的“集团军”。
搞笑的是,在说别人骗局本的时候,他们正着手把古二的原始剧本洗稿,包装成自己的得意作品。
原来巨能编的不仅是编剧。现实才是更好的编剧。
随着古二一段段录音扯出来的,不仅是王导与秦W等人的嘴上蛐蛐,还有娱乐圈的半块遮羞布。
王导拍的《一代宗师》里面有句话,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
干活的里子,露脸的却是面子。

年轻人古二写剧本,外加照顾导演饮食起居,再加上负责采访专业老师、暖场这些杂七杂八,活的比狗类还累。
甚至被别人戏称王导的狗。
在之前曝出的一段录音里,古二就对向王导诉苦,“别人都说我是你的狗”,王导则说“对啊”。
不知道王导是没有反应过来,还是认为给他这个大导演当狗也没有什么。或者干脆认为做狗也是一种荣耀,也许别人想做狗还不能够呢。
总之古二“这条狗”过得相当憋屈。
按照古二的说法,辛辛苦苦不知道掉了多少头发,才提供了《繁花》商战剧情的主线。
结果稿子被改了改,直接成了别人的作品。自己连个署名的资格都没有,只能作为“前期编辑”。
这感觉就像穷人辛苦生出来的孩子,被大富人家换了身衣服,转眼成了别人的亲生子。
有资格署名的,当然是秦W这种大编剧。这位曾编出过多部知名作品的金牌编剧,不知道其他作品是否也有“团队加成”。
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那些亮瞎眼的剧本情节,你以为是编剧努力思考的结晶,其实也可能出自某个夏令营,来自某个大学生的脑洞。
你以为能够接触到王导这样的大导演,就能一眼见天地,实现龙门一跃。实际上在别人眼里,也可能就是一条被吃干抹尽的狗。
只是,就算大导演真当人家是“狗”,也得拿出点真材实料的“狗粮”吧。营养上可以偷工减料,饭量还是要尽量保证八成饱。
奈何王导给的“狗粮”不仅质次,而且量太少。
一个月三千的工资显然给不了年轻人体面,甚至在上海这种地方能不能活下去都难说。
这些提醒我们,在这个深度内卷的世界,绝大多数行业,绝大多数人,都是需要熬的。
如果熬成了人上人,就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饕餮巨兽。餐桌边,顶级掠夺者们谈笑风生时,各种资源已经尽入彀中,唾手可得。
如果熬不出头,就只能被奠在万丈高楼的基座下,成为那铲被搅拌的泥灰。
成功必定有我,但功名却不在我,这正是古二们的不甘心。
一将功成万骨枯,熬不出头的古二们,只能成为一将登顶背后的无名枯骨,甚至连个墓志铭都没人愿意给你写。

所以古二不甘心。但一次次的沟通无果后,显然王导这一方没有给出古二想要的结果。
古二已经被确诊渐冻症,那么,“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的思路,自然成了古二选择玉石俱焚的叙事逻辑。
我同情古二,因为古二就是底层牛马的缩影。逻辑如下图。

老板要看PPT,牛马就得熬夜打气。老板要业绩翻番,牛马就得把自己干翻。最终老板顺利登顶,牛马收获秃顶。
需要强调的是,同情古二,不代表认同他的做事风格。
在工作、生活之余,对双方无意间的聊天进行录音,再将聊天内容无限放大,大曝其料,绝不是君子所为。
就如同多年前,毕福剑在一场饭局上的嘴瓢,就被所谓的朋友录音,被出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如果这样的行为可以被倡导,无疑会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互信。
每次吃饭都要查有没有探头,每次聊天都要没收手机,想想都可怕。
所以我同情古二的遭遇,但鄙夷其做事方法。
事实是,录音风波已经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后果。
一边是《繁花》剧组公开声讨古二,谴责其发布的录音未经当事人同意,且存在大量失实、蓄意剪辑的情况。

秦W也以个人名义起古二,声称所谓古二剧本被掠夺的事实不存在,要以正视听。
但《繁花》剧组主创人员受到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那些光彩背后的不堪,诸如对底层员工的压榨、拿别人开黄腔等等,终究还是暴露在聚光灯下。

虽然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但嘴上开过的瓢终究撕碎了王导以往的高清形象,碎嘴得罪的明星不知道以后还怎么相见。
另一边,古二自己也势必将承受惨痛的代价。
现在古二的人生即将终结,包括他的自然生命和职业生命。
即便渐冻症能够治好,他的事业也已彻底毁了。
没有人愿意跟一个随时在准备录音的人打交道。
无论之前为《繁花》付出了多少,古二现在收获的仅有同行的鄙夷。
就像《繁花》的结局,尽显萧索。
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出出的悲喜剧。幕起幕落间,尽显人生的冷暖悲欢。
等到繁花落尽,只剩下满园孤寂。
大剧落幕,终究曲终人散。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