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第一次看到有明星参加综艺像老鼠掉进米缸——

米粉,爱了!

牛肋条,炫了!

连生萝卜都能啃得咔嚓响!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潘玮柏,承认吧,你就是自己报的名!

明着乐的还有本吃货——

国产综艺的风终于吹到了厨师101,堂堂美食大国做出好厨综不该和呼吸一样自然么?

可惜真正追综后,体验并不太好,美食没吃到,剧本倒是吃了满嘴。

所以当热搜上跳出《炙热游戏:百厨大战》的cut,我的第一反应是:

有没有剧本?捧不捧皇族?能看得我口水滴答、开心下饭吗?

带着好奇刷完两期节目……

我的中国胃,它好像又行了!

极品饭灵根,上真活!

刚点进《百厨大战》,看到“复仇者归来”“师门对决”“100进15的生存战”等火药味拉满的字眼,我是真怕再次踩雷。

但两期节目看下来,放心了。

《百厨大战》虽然有故事,但真手艺才是通关的硬通货。

自带流量和喜感的脱口秀演员毛豆,回归老本行拿起锅铲。

他做了道有点糊锅但绝对干净的肥肠,笑死,字字不提谁,字字在提谁……但即便节目效果拉满,还是遗憾离场。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有个曾在评委手下落选的厨师,这次想来一雪前耻。

她选择了一道难度很大的脆皮黑番鸭……复仇剧本就差一笔了?

可惜鸭肉熟度不够,酱汁风味过于复杂,她又叒叕被淘汰。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位60岁新人厨师,专业学厨经验只有两年。

因为家族遗传病史,她的眼睛或许再过几年就退化为全盲。

知晓病情那刻,她决定听从内心,换一种活法:

“假如只给我两年光明,那我要去学料理,学法式料理,我要去巴黎!”

故事很感人,但站在灶台前的她和别的厨师并无分别,在同等规则下完成挑战,依照评判止步于此,这反而是对食物、厨师的最大尊重。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作为观众的我也被尊重到了,看多了叙事重心在“人”而非“艺”的厨综,《百厨大战》这样主动剥离人为叙事,让100位厨师们布满茧子的手、灶火和菜肴占据绝对“C位”的厨综才是我想看的啊。

重要的是,这C位站得一点不虚。

看得出大家都是“极品饭灵根”,基本功个个扎实,美拉德反应在颠勺与刀工中爆炸:

“十八般面艺”师傅一拉一抻,手中面团由粗变细,转眼如龙须般倾泻。

外行看着像杂技,内行才懂这龙须面需要多少年的手上功夫和对“面性”的极致掌控。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整鸽脱骨极其考验刀工,看厨师一点点分离皮肉,感觉我拿的是菜刀,人家拿的是手术刀。

第一次知道“炒桂花”非彼桂花,而是炒蛋,也是第一次看两位大厨给我表演“双炒桂花”。

一个搭配鳝肚,一个搭配松叶蟹,两人行云流水的操作看得我眼睛发直。

手速极快,火候极准,蛋液下锅,锅铲持续推碾,转眼锅里下起了桂花雨……少一分则湿黏,多一分则焦硬,再一分钟我则猪瘾大发。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从镜头语言就能看出节目对厨艺的重视,胜负逻辑因此变得简单、公正。

无关身份、经历、流量的加成,更没有让我胃疼的场外添加剂,让厨艺竞争回归无预制的原始状态——

就是刀工、火候、调味的技艺切磋,而一切技艺都要落在“味道”二字上。

就说那两道“炒桂花”,当烹炒技艺不分高下,胜负只决于一味,看谁更会搭配食材,激发出“桂花”的香气。

这一波,粤菜OG带着他的榄仁小巧思K.O了。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事实证明,手艺pk比人设博弈燃多了,厨综本该如此。

食材基础,味道就不基础!

厨师一顿操作猛如虎,道道菜肴上了桌,观众抄起筷子准备“云吃”。

本该是最诱人的时刻,却时常看得人满头问号、无从下筷:

这 玩 意 到 底 啥 味 儿 啊 ?

我称之为厨综的“主理人时刻”。

菜名噱头大过口味,奇葩食材大过基本功,还有很多冰冷的西餐,只能说,摆盘确实出片。

……奇了怪了,我点开的不是国产厨综吗?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看《百厨大战》神奇地没有这种疑惑,反而给我一种上桌吃饭的诱人亲切感。

没错,我是真饿了:

扬州炒饭被碾、炒、颠出蛋香与松软口感。

干贝、笋丁、青豆等配料都得鸡汤慢煨入味,方有资格入锅翻炒,这一碗里蛋香、咸香、鲜香,滋味丰盈无比——求求了,让我吃一口叭!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台式红烧牛肉面,汤底醇厚,肉块酥烂中带着弹韧,每一丝纤维都吸饱了老卤的精华。

一吸溜,十六种香料的香气层层荡开,暖意从舌尖流到脾胃。

此刻和潘玮柏共脑了:如果生活让我泪流满面,好希望是这碗牛肉面……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徐州烧烤的香味有多霸道?

就像唢呐之于乐器,在全场美食中一把拽住我的魂儿。

旺火逼烤出油脂焦香,孜然辣子的辛香顶级过肺,味道更是过瘾:羊眼Q弹爆汁、羊肉外焦里嫩、羊尾酥脆入味……每一只羊在徐州都死得很值。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最让我心心念念的是那碗豉汁鳗鱼煲仔饭。

揭盖瞬间,热气裹着豉香和脂鲜扑面而来,片至半透的鳗鱼铺满煲顶,每粒米饭被浸润得油润发亮。

没让我失望——有锅巴,还是烘过的锅巴,酥脆加倍!

就问,底线在哪里?道德在哪里?餐厅地址又在哪里?好想连夜飞到顺德啊……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百厨大战》最“勾引”我的,正是这份不靠猎奇抢镜,以家常菜为基底,烹调出丰富滋味的老实本分,这是一条更接近大众、也更考验功底的路。

就像这位顺德小厨娘,她将留学时的乡愁化作厨艺灵感——

用妈妈传授的手艺做底,用刻着岭南风味的家乡食材入味,再融入自己习得的西餐手法,让这道煲仔饭既有家的温暖,又有新的表达。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你看,不炒噱头不代表不鼓励创新。 但唯有守住本源,才能创造新的味觉记忆——

保住煲仔饭中的灵魂锅巴,再添一把更旺、更勾人的火。

从融合淮扬到创新岭南,再从精致黔味到四海乡愁……天南地北的厨师带着各自的烟火故事在灶台前翻炒出新,一遍遍勾引我的中国胃。

说到底,看厨综,馋的就是这份色香味俱全的烟火气;尝美食,追求的就是让人想吃、爱吃、快乐享受嘛!

吃货们发起了美食共享!

综艺看多了,对剧本痕迹就很敏感。

我不敢说《百厨大战》没有任何设计,但打动我的是那些设计不出来的、吃货才懂的小细节——

潘玮柏“闻面起舞”拉满餐前仪式感,“第一碗给我,第二、第三碗也给我”尽显吃货野心。

是在演我吧?本淀粉脑袋对面食就是这样又争又抢啊!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干过餐饮的岳云鹏现场颠勺“止痒”,专业如邱琼评委,看到喜欢的食物也会两眼放光……

几位评委像极了在朋友圈打卡的我本人,评判标准也很实诚:

会不会推荐给朋友?想不想吃第二次?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不放水不硬夸不拽词,也不刻意毒舌,就是一群真心爱吃的人在认真吃饭,看得我嘴角边流口水边上扬——

他们有对美食的热爱,有对做出美食之人的尊重,更有迫切把美食分享出去的热情。

越看越觉得,“分享”才是让一桌佳肴更好吃的关键。

100进15的赛制很残酷,我却感受不到悲伤和冰冷。

这也是节目让我意外的一点——不强调针锋相对的冲突,而是让情感在味觉的共鸣中自然生发:

评委亦是厨师。

AAA中餐地推——听名字就知道这小老外被中餐腌入味了,大胆挑战松鼠鳜鱼,看成品确实有点大胆……

周晓燕评委见状,二话不说拿起菜刀为他演示如何切出“刀刀相连而不断,粗细均匀”的“松鼠”,没有架子,全是对异国厨师的认可。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对手亦是知音。

有厨师帮对手摆盘,就结果来说是帮倒忙,但心意却比输赢更珍贵;厨师肥妈现场投喂一众“厨师孩子”,真·妈咪的饭撒!

父女亦是同行。

名厨“老北京食神”不希望女儿干厨师,他知道这行有多苦,偏偏女儿不听不听,执意追梦。

更要命的是,爸爸做中餐,女儿爱西餐,两人在家连天都聊不到一块。

但真到了赛场上,老父亲一会盯着女儿切菜,一会帮忙检查设备,关心都藏在了对女儿菜品的关照里。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女儿嘴上不语,默默把一切看在眼里。

比赛输了,平日不爱重油的她,此刻最想吃的是爸爸做的红烧肉。

无需解释,真心话都藏在菜里了。

所有的真情感借由美食自然流露,而热爱美食的心是最纯粹、有感染力的:

天南海北的吃货隔空击掌、在线寻店,还有网友复刻同款菜品共享好滋味。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香!嘴巴跟着他真是享福了

什么叫“口口相传”?或许这才是美食最动人的完成式。

两期看完,筷子伸不进屏幕,我却有种饱腹感,从胃到心都暖暖的。

感觉《百厨大战》请我吃了一顿好饭,从烹饪到食用再到分享,我尝尽了美食的一生。

越品越觉得:爆款好制造,放大冲突、抄话题、狂塞“添加剂”,只要豁出去谁都可以。

《百厨大战》其实没做什么聪明事,只是把“以美食为C味”贯彻到底,用一种本真的态度,接住了我们对美食本真的期待:

所有真功夫、好味道、真性情,最后都化作唇齿间的余味,边看边馋,看完还念。

没错,已经开始馋下一期的好饭好菜了。

请《百厨大战》速速上菜,人生苦短,我将再来一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